发布时间:2025-10-15 17:09:53    次浏览
近两年以来,非法集资问题日益突出,案件高位攀升,大案要案频发,社会广泛关注。近期,重庆时报将开设专栏,通过案例披露、政策解读等形式,让市民提高金融风险识别和抵抗能力,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本期就从山寨银行说起。重庆渝中区两路口,也是主城的中心区域,每天这里的人流量都很大,街道也很是繁华。而在它边上的这条主干道大街上,便林立着多家银行,宛然如一条金融街。去年,一家被查封的山寨银行便正是在这条繁华的大街上。送外孙上学 路遇高息揽储这家山寨银行开办于去年5月份,从兴起到覆灭,仅仅只有4个月时间,而这家山寨银行的兴衰过程,对于家住渝中区的李婆婆来说,那是相当了解,因为它的兴衰也给年迈的李婆婆带来了切肤之痛。李婆婆,家住渝中区上清寺附近,今年已经75岁了,是某机构的退休研究员。年迈的她,在退休后,就开始在家带自己的小外孙,天气好时,就出去走走,活动活动身子,日子过得恬淡而舒适。可这一切,却在去年5月的一天,因为一张宣传单发生了改变。这天李婆婆像往常一样送自己外孙上学后,便从街道上溜达着回家,可路过两路口这条大街时,她接到了街边一家新开投资公司的宣传单,那上面宣传的投资存款利息信息,顿时让李婆婆眼前一亮。李婆婆:“利息三个月以内1分2,我说你这个比银行怎么高这么多呢,他说按规定不高出(银行)贷款的4倍,我们这个还低。”李婆婆听着业务员的介绍,再看着这张宣传单上的信息,她有点儿心动了,觉得这里存款的利息要比银行高上不少,而且上面还赫然醒目着领导的讲话信息,以及这家公司的承诺信息。看着有点让人信服。于是,她便走进了这家店向工作人员做进一步咨询。装修、工作人员着装都跟银行极为相似李婆婆说,里面的工作人员对她很热情,还拿点心,倒水。进到里面后,李婆婆发现这里面的设施,装修风格,色彩色调都和银行极为相似,甚至连里面的工作人员的着装和银行的工作人员都相差无几。一个个穿着得体的业务员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在给顾客们介绍着相关的投资理财信息。再看到其中一面墙上挂满了各种营业执照,她的防备心理更弱了。随后,李婆婆便找到这家的经理陈林做最后的确认。“我问他,你要保证钱能拿得回来哟,他说肯定拿得回来。”听了经理的这番承诺,李婆婆心里的最后一丝防备终于消失了,除此之外,业务员还给李婆婆介绍到,他们这家公司就是银行的前身,年底,他们就要上市了。这家公司不仅在选址、装潢、包装上下足了功夫,而且还在店里面挂满了各种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等各种证照。李婆婆在相信了这家公司后,便把她和老伴一辈子的积蓄70几万全部投了进去。面对这种具有高度迷惑性的宣传语言,被迷惑的也不仅仅是李婆婆一个人,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也被骗了,而且绝大部分都是与社会有点儿脱节的中老年人。提醒:遇到“高额回报”更要谨慎在投资的过程当中,尽量选择国家的,或者比较稳健的一些投资产品,千万不要去相信这种个人的所谓的“小型投资”,所谓的“高额回报”,而且在遇到这种投资公司宣传的时候,更要小心谨慎,尽量做到与家人,与相关的职能部门,多沟通,多了解,再做出正确的投资选择。重庆时报记者 吴云燕 cqtimes103970